工作时间AM:09:00--PM:20:00

WORKINGTIME

0898-08980898免费咨询

0898-08980898
邮箱:
admin@eyoucms.com
电话:
0898-08980898
传真:
0000-0000-0000
手机:
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大同街197号博彩大厦39号
地址:
13736857714
第六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展示 > 第六系列
坐拥“书屋” 让历史关照现实  上传时间:2025-10-14 08:26:04

  被看做是中国“著名的人文知识分子杂志”的《书屋》,在知识界享有“北有《读书》,南有《书屋》”之美誉。近十多年来,《书屋》杂志共登载学术文章两千多篇,杂志的产品线已经日渐丰富,有合订本、光盘等产品。

  “当前《书屋》正在朝多元化之路发展,为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为实行书刊互动,《书屋》杂志主办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欲将其作为建立一个品牌的窗口,树立成为出版社的一个文化形象。”“书屋文丛” 主编、《书屋》杂志执行主编胡长明说。在2008年,湖南教育出版社与《书屋》编辑部一同对《书屋》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推出了“书屋文丛”,其中《日本真相》、《高宗武隐居华盛顿遗事》、《回首可怜歌舞地》等学术著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在图书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近日,湖南教育出版社再次推出了《红颜往事堪回首》、《民国知识分子画像》、《沙土下的河水》、《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游走》、《御座下的众生相》、《一言难尽话民生》、《事了梦未残:鸣弓读史随笔》等7本著作。

  “书屋文丛”此次出版的7本著作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书屋》编辑部确立一些主题,将相关主题聚拢来集结出版。如《红颜往事堪回首》就是编辑部将十多年来《书屋》杂志发表了一系列中外知名女性的传记类随笔汇集出版,其中有林徽因、张爱玲、苏青、陈香梅、阮玲玉、波伏娃、莎乐美、阿赫玛托娃、杰奎琳等各具个性风采的女性。胡长明说,这本书既是为历史存照,亦是为现实增添梦想。诸如此类的还有,描绘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新闻宿将和本色名士三个群体的《民国知识分子画像》,讲述民国学者从政之脉络的《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游走》等书。

  另一种则是由此前撰写相关专栏的作者,在已发表的文章基础上进行拓展。《御座下的众生相》即是如此。该书作者张志东通过历史上特殊群体多角度地再现中国历史的某些本质性内涵,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描摹,以孔子、苏武、武则天、辛弃疾、李时珍、陈寅恪等人物的命运和心路历程,反映历史名人与特定时代的深刻关系,再现中华文明的另类层面。

  胡长明说,《书屋》杂志的文章大都紧贴实际,围绕人们较关心的话题展开,所以受众面广,其现实感较强。并且它对社会的问题有所探索,有所超前,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探索性。因此文丛中的书籍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内容与现实有某种关联,以此成为长销书。现在这套文丛还处于出版初期,随后将会继续依托《书屋》杂志这一平台,推出有文化品位、有思想涵养的书籍。

  在“书屋文丛”此次推出的7本著作中,其中6本为历史文化随笔,分别从不同角度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辅之以严密的论证去剖析历史中特殊事件、特殊群体,让读者重新理解历史、审视历史。

  “有人说,历史是墙上挂衣服的一个钩子,也有人说,历史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种种说法,都道出了把握历史真相的不易。”胡长明如是说,但总有精明的学者能识破正史的粉饰之辞、野史的凿空之言而直逼历史的本质,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沙土下的河水》正是这样一本披沙拣金、去伪存真的好书。胡长明说,《沙土下的河水》兼具颠覆性、内幕性和震撼性,能豁眼目、拓心胸。

  确实如此,在《沙土下的河水》开篇《康乾盛世何足道》中我们看到一直被传为美谈的“康乾盛世”只是从历史纵向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但当从横向角度同时期比较“康乾盛世”与西方的崛起时,便会发现“康乾盛世何足道”。从1662年到1796年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期间,严酷的政治专制让文字狱大行其道,全国的士子“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皆为稻粱谋”,也正是盛世掩盖下的种种沉沦和僵化,才导致后来的“古今未有之变局”。此时,西方以英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爆发,18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继文艺复兴而掀起的启蒙运动则促成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全面繁荣。“与之相比,康乾盛世却完全没有西方那种大刀阔斧、开拓前行的气象,而是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自我陶醉。”胡长明在《沙土下的河水》序言中指出,现代的中国人若不从这个角度认识世界,便无法真正吸取历史的教训。

  该书《乱世湍流》一章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制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如中国只能走民主共和之路,而无法像英日等国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根本原因所在。该书还对中国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化事件,如胡风“给党中央的信”、“《兰亭序》真伪的论辩”等,给予了不同凡响的解读。如胡风“给党中央的信”一万多字,远比其“三十”精简而准确,解读这封信,是全面理解其长篇报告的钥匙。胡长明认为,先仔细地看信,再认真地读“报告”,所得必会更多。

  在世俗化的浪潮将人们裹挟得喘不过气来的今天,在沉重的肉身亟须救赎的时代,虽然目前揭示近代历史真相有一定局限性,但有必要回溯历史。“读史有如觅梦,倘独具只眼,也许还能读出点新意,作为镜子照照,并非无益。”《事了梦未残》作者鸣弓如是说。

  “真相是非常重要的。”胡长明说,知识分子也好,平民百姓也好,首先只有知道了事件的真相然后才能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否则就处于愚昧的状态,阻碍国家的进步。人们对事物作出判断,需要资讯丰富。他们所听到的是单面、主流的意见,就难以对事情作出完整的判断。

  “书屋文丛”中除了有历史文化随笔,还有一本与当下现实紧密相连的书籍《一言难尽话民生》。

  “《一言难尽话民生》现实感最强,其中涉及到大学教育、财政税收问题、三农问题等目前我国面临的民生问题。”胡长明说。《书屋》杂志历来注重弘扬理性和良知,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和现实关怀。许多作者读书不忘阅世,文章贴近实际,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探讨民生话题的学术随笔。如《书屋》曾推出专栏,就大学扩招的影响及后果进行反思,这系列文章也收入到书中。文章作者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适当的大学扩招是必要的,但“”式的扩招则是失败的尝试。它不仅导致大学教育整体质量的下降,而且给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据乐观估计,现在每年毕业的600多万大学生中,约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实现了就业,而剩下的则大多沦为依赖父母养活的啃老族”。许多家庭投入数万元培养一个大学生,但毕业后即面临失业,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书中还谈论到“三农”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农村的面貌逐渐改善的同时,出现城乡差别逐步扩大的问题。文章指出,乡村的衰败特别是乡村文化的虚化,是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我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应探索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并且国家权力在向乡村渗透的过程中,应对农村原有的互助、宗教、公益以及娱乐方式予以“同情之理解”。

  “中国的民生问题解决起来复杂而又艰巨。”胡长明说,无疑,唯有看清事情的矛盾之所在,问题的根源之所在才能确保中国的长治久安。而这套丛书正是让我们看清了过往历史,吸取教训,还让我们正视当下的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之道